第(2/3)页 他们不吃不喝攒十年都不一定攒得到! 就这么白白给了自己二人,毫不犹豫地就要给。 这份恩情和看重,足以让人动容。 但是问题在于,你走了皇后娘娘怎么办? 这他娘地不是开玩笑吗? 再说了,皇后娘娘的子侄,还能被一个小盐商给觊觎威胁了,不得不避祸躲去江南? 开玩笑嘛! 熊罴立刻就怒了,瓮声瓮气地开口道:“公子,其实你不必躲去江南,我早就想说了,其实……” 他话还没说完,后脑勺就挨了熊犇一巴掌,随后老老实实地闭上了嘴。 朱高希见状有些愣神,下意识地追问道:“其实什么?” 熊犇狠狠瞪了熊罴一眼,随后讪笑解释道:“公子,您看得起我们兄弟二人,我们也不该继续瞒着您。” “其实我们兄弟都是老兵,准确来说是逃兵,因为厌恶了厮杀,所以才会伪装成流民假死脱身。” “熊罴是想说,就算那王胖子真来找茬,我们随手就能收拾掉了。” 这个解释,朱高希没有丝毫怀疑。 因为那场靖难之役本来就是这样,大部分的将士那可都是不愿意打仗的,也没必要打仗。 为什么要拼杀? 一个是老朱家的,另外一个还是老朱家的。 不管最后谁打赢了,做皇帝的还是姓朱的,既然如此还打什么啊? 一个月多少俸禄军饷啊,犯得着去拼命吗? 因此,除了朱棣和朱允炆的嫡系部队外,其实大部分将士都在划水,或者说观望,比如云南沐氏从未出现,比如西北柱石宋晟奉建文之命志愿李景隆却走了三四年还没到战场…… 在这种大前提之下,熊犇和熊罴选择做逃兵,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 尤其是南军士卒,六十万打八百都打不赢,还打输了两次,我还打你娘的蛋,遇上这样“英明神武”的三军统帅,谁不跑谁就是傻子,不要命了! 现在熊犇熊罴将这种足以杀头的秘密告诉朱高希,显然是对他彻底归心了。 所以朱高希很是高兴,立刻提醒道:“这件事情就烂在肚子里面,除了我们三人外,绝对不能对任何提及,听见了吗?” “对了,现在马上收拾东西,我们去江南那边安家立业,凭公子我的本事,还怕不能东山再起吗?” 听到这话,熊犇熊罴都傻眼了。 第(2/3)页